2014年7月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雄伟的基督山雕像身披晚霞,俯瞰着人声鼎沸的马拉卡纳球场。那金色的剪影伟岸、肃穆,像是等待世界杯的王者,等待着为英雄加冕。
时过境迁,这幅充满神谕意味的画面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相信对于德国球迷来说,里约的那个夜晚,同样会终身铭记。记忆很奇妙,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逐渐淡忘,但有些事情,却能够历久弥新。
夺冠的巅峰体验令人难忘,巅峰之后的急速坠落,更像警钟一般时刻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记忆多么珍贵。原以为14年的登顶将是德国足球新纪元的开端,但谁能料想到这却成了德国足球跌落神坛的开始。18年世界杯德国队在内忧外患中兵败俄罗斯;欧国联惨遭降级;还有前不久刚发生的穆勒、胡梅尔斯、博阿滕三人被清退出国家队。在暗流涌动中,德国足球跌入谷底,挣扎不已。
看着新一期德国队大名单,我的记忆立刻飞回了2014年的夏天。回忆不是因为怀旧,只因过去的丰碑太过伟大,无形中成为了前进道路上每一步的参照。过往的成功像是一盏明灯,可以帮助我们廓清前方的迷雾。
做到极致的准备工作此番回顾2014年世界杯,我并不打算从球场中说起。德国队在世界杯上的7场比赛,使用过哪些球员、有过哪些对手、进过什么样的球,相信每一位看官都不会比我陌生。这次我倒是想从幕后谈起,无死角的后勤保障、融洽的对内氛围、如精密仪器一般的计划,这或许才是德国队成功的秘诀。正如德国足协官方在世界杯后发布的纪录片名《团队》一样,2014年的德国队,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团队。
远在异国参加世界杯,驻地的选择往往很关键。硬件设施,自然环境,通勤状况这些都需要被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毕竟在参加世界杯的一个月时间里,驻地将成为整个团队在异国的家。
世界杯前,德国足协提前一年就派人前往巴西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惯例,各队往往会选择一家合适的酒店。但在考察之后,德国人对于巴西的酒店均不甚满意,怎么办呢?脑洞大开的德国人想到了自己建酒店。
他们相中了一个叫圣安德烈的小渔村,修建了巴伊亚营地。在这个只有不足千人的渔村中,德国队的营地周围有“重兵把手”,巴西警方为德国队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和服务。在这里,勒夫可以在清晨安静的海边漫步,思考球队部署,除了一些他熟悉的摄影师,完全没有人可以打扰;球员们可以打高尔夫放松,可以晒日光浴,坐游船。这片营地给了德国队最宁静、安逸的备战氛围。
对于德国足协的细致,还有一个小细节可以体现。球队飞往巴西入驻巴伊亚营地的时间都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足协专门选择了白天抵达驻地,就是为了让球员们更好的熟悉周边的环境,感受营地的氛围。能想到这一层,真的不得不感叹德国人的事无巨细。
然而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德国队在驻地选择上就吃了大亏。他们没有选择一年前联合会杯时的驻地索契,而是将驻地选在了莫斯科,比埃尔霍夫给出的理由是距离比赛场地距离平均。
但从莫斯科瓦图廷基大本营到机场以及卢日尼基球场,需要花费至少一小时的时间;而索契的驻地到训练场仅需要步行10分钟,周边还有海滩,环境更为舒适。况且,德国队次战瑞典的比赛地正是在索契,将这块联合会杯福地设为基地怕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德国队小组赛第二场和第三场比赛之间只相隔三天,从索契直接飞往喀山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竟然选择了先飞回莫斯科驻地,然后再启程前往喀山。当球员连夜飞回莫斯科时已是凌晨4点。
据一些媒体报道,德国队在选择驻地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肮脏内幕。
严肃活泼的球队氛围2018年世界杯期间,德国队上空始终被一团阴云所笼罩。大赛前夕,厄齐尔和京多安二人与备受西方世界质疑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面,这一举动引发了德国媒体的强烈不满。加之世界杯上厄齐尔状态不佳以及德国队的惨败,这位土耳其后裔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最终这出闹剧以厄齐尔的退出国家队草草收场。
当然还有萨内的落选引发的媒体震动。
而在本次德国队集结之前,勒夫更是毫无征兆地宣布了穆勒、博阿滕、胡梅尔斯三位功勋球员将不会再入选国家队。两年来,德国队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局面之中。
回看2014年世界杯,那支众志成城、排除一切干扰团结备战的球队,如今的德国队的确让人担忧。
2014年,正是德国国内足坛风起云涌的时光。拜仁多特双雄鼎力,两队还在前一年会师了欧冠决赛。在世界杯酒店住宿的安排上,德国队都花了一番心思。不能出现拜仁屋、多特屋,同屋球员要考虑生活习惯,这一切的心思都是为了球队更加团结。当时的队委会成员拉姆、小猪、默特萨克和克洛泽通过协商,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方案。就比如老将克洛泽,考虑到“老年人”养生的生活习惯,和他同屋的球队一定要有早睡早起的习惯。
巴西世界杯期间,还有很多的细节都能体现出当时那支球队良好的氛围。
队长拉姆,在之前的一个赛季中被瓜迪奥拉成功改造成一名出色的后腰。世界杯开始后的几场比赛中,考虑到对内人员伤病等情况,勒夫一直安排拉姆出现在后腰的位置上;艰难战胜阿尔及利亚之后,勒夫又将拉姆放回了右后卫的位置上。这中间两人始终进行着开诚布公的谈话,而拉姆本人也表示,只要球队需要 ,自己踢任何位置都没有问题。
除了主力球员,替补队员也在为球队做着自己的贡献。世界杯首战大胜葡萄牙后,德国队在返回驻地乘坐渡船的过程中,克拉默为自己的队友献上了歌声,在唱歌前他还发表了一段演讲:我愿意为自己会被忽略,但在德国队中,没有人会被忽视。虽然我的歌声不是最美的,但我会努力地声情并茂。他在星空下,游船中,为球队演唱了《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
除了活泼团结的氛围,球队依然保持了大赛期间应有的紧张感。德国队在1/8决赛中通过加时赛艰难地战胜了阿尔及利亚,看看赛后默特萨克是怎么说的吧。
请问是什么让球队比较迟钝,没有抵抗力?
对我来说无所谓,我们是最后八支球队之一了。
但这肯定不是你所料想的水平。
你现在想知道什么?比赛刚结束,我不能理解。
为什么比赛不像预想中顺利,比如防守?
你觉得最后十六支队伍都想狂欢节游行队伍么?我们在场上拼到了最后,证明了自己。尤其在加时赛中,有起有落,我们表现的很勇敢。最后我们赢了,这是我们得来的。别的,我想先在冰桶里泡三天再分析这场比赛。
在一场令人窒息的赛后,默特萨克面对记者的提问没有丝毫的客气,他还沉浸在紧张的情绪之下,情绪往往在这个时候更真实的流露出来。没有了往日面对媒体的官话、套路,他只是将自己甚至球队的心情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除了球员,工作人员也在一种严谨的氛围下认真地准备着每一场比赛。在《团队》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队赛前训练准备的一些画面,厚厚的笔记本、备忘录,详细的训练计划,以及勒夫与智囊团不断地研究,探讨。
正是这些细节,让德国队成为了最终的冠军。
德国足球进入新时代从厄齐尔退出,到穆勒、胡梅尔斯、博阿滕的被迫离开,德国足球在阵痛中被迫进行了更新换代。虽然对于球迷而言,情感上一时还难以接受,但一个新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细数14年世界杯冠军成员,目前只有诺伊尔、德拉克斯勒、克罗斯和金特尔四人还是目前德国队的常规国脚,新人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前台。
(今天凌晨对阵塞尔维亚的首发)
世界杯后,萨内回到了国家队中,并且成为了勒夫常备的主力候选;药厂小将哈弗茨也凭借联赛中优异的表现进入到德国队的阵容中;聚勒、吕迪格二人不出意外将会是未来德国队后防线的首选,勒夫在采访中也提到这二人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人员和打法是一方面,但通过上文对2014年世界杯的回顾,球队的氛围同样决定着一支球队的上限。“一个好的开始需要激情,一个好的结局需要纪律”,这是我在《团队》纪录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由于人员、风格的变化,或许铁血战车已成为无法追溯的故事,但纪律性却是德国队亟待找回的品质。
2014年世界杯已过去5年,可那段在南美大陆上书写的史诗始终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我们记得那时的穆勒意气风发,我们记得那场荡气回肠的7-1,我们还记得队长拉姆捧杯的瞬间。当然,那一个月内,台前幕后发生的点点滴滴更是令人难以忘却。
一座丰碑就此树立,而新一代的德国队也在今天凌晨正式启航,期待他们可以找回那些遗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