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中旬,浙江慈溪车展上,一汽大众速腾车主们冒雨集结,共同维权。
2014年9月5日至8日,杭州白马湖车展盛大举行。在此次车展上,速腾车主们冒雨集结,共同维权,场面颇为壮观。这一举动让主办方倍感压力,毕竟全国范围内,新速腾维权群已超过110个,维权车主数量即将突破10000人,且人数仍在持续增加。
▣ 车展上的车主维权举动 面对大众速腾的“断轴”事件,我们特地邀请了浙江省消保委汽车消费维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汽车专家汪英来,就速腾后“断轴”时代的事件各方境遇进行深入剖析。在采访中,汪英来指出,速腾“断轴”问题并非偶然,而是设计结构上的固有缺陷。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更换悬架系统。与之前的DSG问题不同,“断轴”事件关乎人身安全,无法通过延长保修等方式来轻描淡写地处理。
▣ 速腾存在设计缺陷 汪英来进一步解释道,速腾后悬架断裂的问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何时发生难以预料。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严重后果,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大众所宣称的“车身‘空腔注腊’保证12年不锈穿”的承诺,汪英来则表示质疑。他以2014年5月最后一批扭力梁后悬架的新速腾为例,指出在其12年的使用寿命中,悬架断裂的时间无法确定,这无疑给车主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 维修和车主影响 记者问:自今年5月以来,速腾车主的维权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您对此有何看法?
汪英来答:若一汽大众能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于2014年7月22日避免发出那份引发争议的声明,或许能缓解速腾车主的激愤情绪。设想一下:全国拥有近70万名扭力梁后悬架的速腾车主,在长达12年的使用寿命期间,若陆续出现“断轴”情况,那么维权车主将频繁现身于各类车展,这种情况将持续整整12年!这对于一汽大众和速腾车主而言,都是难以预料的巨大挑战。
同时,汪英来进一步分析了速腾“断轴”的技术原因。他指出,速腾后悬架断裂问题的不确定性,对车主心理压力和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未来几年里,这种影响可能持续发酵,给一汽大众带来持续的舆论压力。
▣ 扭力梁后悬架的稳定性 汪英来指出,扭力梁后悬架作为最简单且成本最低的悬架结构,为何唯独新速腾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朗逸、新宝来等大众车型的底盘是为这种悬架结构专门设计的,其特点是减震弹簧受到减震筒的约束,从而保持了悬架的相对稳定。而新速腾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减震弹簧可能出现大幅度摆动,进而引发“断轴”风险。
▣ 设计缺陷的技术原因 速腾的底盘原本是为多连杆独立悬架而设计的,但在老速腾上市后不久,德国大众为了降低成本,决定针对中国和北美市场将高成本的多连杆独立悬架替换为低成本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然而,在改款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底盘布局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困难,大众不得不将行业普遍采用的“减震弹簧在前,减震筒在后”的结构进行调整,改为了“减震筒在前,减震弹簧在后”的布局。这种改动可能为新速腾的“断轴”问题埋下了隐患。
▣ 常规设计对比 要了解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的车型中,有高达99%都采用“减震弹簧在前,减震筒在后”的设计。这一设计特点在众多车型中都有体现,例如大众朗逸、标致308、别克英朗、丰田卡罗拉以及日产新轩逸等,它们都遵循了这样的布局。
新速腾所采用的“减震筒在前,减震弹簧在后”的独特结构,实际上偏离了汽车行业中悬架布局的常规设计。这种布局导致减震弹簧缺乏减震筒的约束,进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弹簧的伸缩幅度显著增大,同时悬架尾部摆动幅度也相应加大。这种不寻常的布局使得悬架纵臂承受较大的扭力,容易引发金属疲劳,甚至可能导致断裂。
汽车行业专家汪英来特别提醒:“若新速腾后悬架出现‘爆漆’现象,这可能是悬架即将断裂的先兆,车主应给予高度重视。悬架断裂与楼房坍塌有诸多相似之处,都始于细微的征兆,如油漆脱落等。这是因为悬架发生形变时,会首先影响其表面的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