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9年12月12日)请协助补充内容以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0月25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自变量和因变量"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自变数(英语:independent variable),又称独立变数、解释变数(explanatory variable)、外生变数,是可由研究者选择、控制、研究,且能独立变化而影响或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变数、变量、变项)。
函数常以横轴表示自变数(解释变数)、纵轴表示应变数(被解释变数)的函数图像来描绘。[1]在此函数中,x为自变数,y为应变数。
与自变数相对者为应变数(英语:dependent variable),又称应变数、被解释变数、内生变数、反应变量、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依变数、果变数,亦即要研究的目标变量,其取值可被观测且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另有控制变数(英语:controlled variable),又称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无关变量,是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所有可能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并需要进行控制的潜在条件或因素(变数、变量、变项)。在实验中,有各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由于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需先设定何者为人为可控制之控制变数,何者为实验主要目标之自变数。其目的是为了厘清哪些因素能使实验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形成的概念。
上述三种变量,主要用于实验或回归式中。
目录
1 变数
2 例子
3 参考文献
3.1 引用
3.2 来源
4 外部链接
变数
编辑
变数(变量、变项、变因)分为下列三者:
自变数(操作变因、操纵变因、独立变项):实验中唯一能改变的因素。(通往日报酬率图额五午餐费率维持不变)的因素。(实验组及对照组皆相同的因素)
此外,有一种实验标题能够透露出自变数及应变数为何物,如“温度对蒸腾作用速率的影响?”中,“温度”为自变数、“蒸腾作用速率”则是应变数(或是与“失水量”类似,同样可以量度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因),控制变数则可以是“光强度”、“湿度”等同样可以影响蒸腾作用速率(应变数)的因素。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实验标题,如“熔化热实验”、“制作氧气实验”等“没有‘问号’的实验标题”和“非探究型实验”则无法透露自变数及应变数为何或是“根本没有变量”(亦指无实验组与对照组)。
例子
编辑
湿度对发霉的影响:
步骤:两小块相同土司分别放入两个夹链袋,并取其一喷入水。
独立变数:水分多少(喷水与否)
控制变数:土司大小、摆放位置、温度、空气量、夹链袋大小
应变数:发霉的速度(霉菌生长速度)
酸对生锈的影响:
步骤:两块大小相同的钢棉(最好是相同厂牌)分别浸入水和醋酸水溶液。
独立变数:液体种类(是否含有酸)
控制变数:钢棉大小、液体量(水和醋酸水溶液之量必须相等)、摆放位置
应变数:生锈的速度及范围
电流大小对手机的影响(充电速度)
独立变数:电流大小
控制变数:手机的品牌,型号,出产国家,日期
应变数:手机充电的速度(时间长短)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 Hastings, Nancy Baxter. Workshop calculus: guided exploration with review. Vol. 2.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1998. p. 31
来源
编辑
台湾教科书
《国小自然6下》,南一出版,2011年1月版
《国中自然1上》,翰林出版,2011年6月版
《国中自然2上》,翰林出版,2012年6月版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笔记-变因
网路百科-变因
中文世界大典-变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