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2-09 00:00:02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汉语字典
康熙字典
字源字形
基本解释● 苜
mù ㄇㄨˋ
◎ 〔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亦作“目宿”。
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苜 mù
汉语字典[①][mù][《廣韻》莫六切,入屋,明。]苜蓿的简称。
音韵参考[广 韵]:莫六切,入1屋,mù,通開三入東明[平水韵]:入声一屋[粤 语]:muk6[闽南语]:biat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苜;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023第02【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卜切,𠀤音牧。【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韓愈詩】萄苜从大漠。【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𦸚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