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到底什么才是符合正确审美的好作品呢?
「内容」为先
首先,好作品的特征讲的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容上的。
所有的形式都是服务于内容的,那么形式是什么?内容又是什么?
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创作一首流行风格的音乐,器乐与声乐则是歌曲的「形式」部分,而歌词所描述的某种意象则是「内容」部分。
哪一种音乐属于内容丰富呢?
——————————————————————————————
比如,流行音乐的根源——布鲁斯音乐。
其实,传统的12小节布鲁斯演奏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你观察歌词内容,会发现它通常很丰富,同时也非常真实(关于真,后面会讲到)。
比如,上面这首来自「布鲁斯之王」B.B.King的作品《Lucille》,Lucill是他的一把吉他的名字,歌曲里描述了为何给吉他起这个名字,同时Lucille是如何陪伴他,给予他鼓励的。
Lucille歌词
如果你也喜欢或者正在学习布鲁斯音乐,我们建了一个关于布鲁斯的专题学习群,可以领取一些相关的谱例资料,感兴趣可以扫码加入我们,我们也会分享Boogie Woogie,Ragtime,雷鬼等节奏感非常好玩的音乐练习,在这里你也能遇到非常多跟你一样喜欢爵士乐的朋友们,带你一起有规划地玩爵士:
追求「真善美」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爆火的电影,《周处除三害》里讲到的——贪、嗔、痴。
贪、嗔、痴的另一面则是真、善、美。
什么是真?在音乐里,我想它是这样解释的:歌曲内容是描述事实的、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的加工;歌曲的演绎是真情实感的,至少你不能人在假唱,表情上还做出一副很投入的样子;
可能我这么说会非常苛刻,由于市场导向等原因,很多高水平的音乐人也在创作“假”作品,因此在追求「真」这件事上,任重而道远。
什么是善?讲慈悲、讲关怀?实际上这些话题都与普世价值相通,也就是与我们内心的一个情怀相关,它是一种良知的唤醒。
举几个例子,Beyond乐队的《amani》。
迈克尔·杰克逊的《we are the world》。
陶喆的《dear god》。
这些作品有心系天下,也有关注每一个个体,试问现在的所谓“音乐人”,还有几个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哪怕是拥有这样的格局呢?
什么是美?就是我们讲到音乐的形式,所有乐理层面的知识内容。包括我们的演奏技巧、演唱技巧、创作技巧,全部都在美这一片了。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一首好的作品所要拥有的三大要素,但你说没有他们就不是好作品吗?
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所有艺术的外延,他不一定要直接参与到音乐中。但是很多人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后,或者说当我们掌握了很多创作技巧之后,就容易把这些忘掉,变成只会炫技,或者市场需要什么歌,就写什么歌,最终忘了音乐需要表达的是什么。
最后,如果你想要写出一首好的作品,切记,真,善,美。
如果你刚好想从布鲁斯入手开始写,你需要接触更多布鲁斯的简单改编思路。
以大家都非常熟悉【生日快乐】为例,改编了【Swing、布鲁斯、Boogie Woogie】三个版本,准备了每一个版本的【简谱+五线谱、伴奏音频、示范视频】
本课程不仅仅让你学会演奏,还会从【左手伴奏模块+右手乐句搭建+双手律动学习】来真正地教会你,如何将一首小曲改编成布鲁斯!本文专属优惠仅39元:
(完)
No music, no life.
本文作者:哎呀音乐
👇
哎呀音乐长期招募内容及商务合作
后台回复「合作」查看详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