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发展史

2025-07-09 06:30:06

自行车的前世今生

——

一项发明,总是源自奇思妙想。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Vinci 1452—1519年)于15世纪就想象出“齿轮自行车”。从达·芬奇的手稿(图一)来看,不能不认为这是个天才的设想,而这一“天才设想”如被人们及早认知,自行车的发明几乎可以一蹴而就。令人无比遗憾的是,在达·芬奇身后400年才出现的自行车发明,以及相关方面的诸多改进依然遵循着自然的渐进过程。而关于自行的发明也是众说纷纭。

1790年的一个雨天,法国西夫拉克伯爵(Comte de Sivrac)在街上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当时,不仅仅是西夫拉克,随便哪位行人都可能有类似的倒霉遭遇。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图二)造出来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子,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像一个玩具俱似的。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而且车子上也无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出门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虽然还算不上“自行”,却是“自行车”的雏形。

达芬奇的手稿

西夫拉克的木马轮

德国的冯·德赖斯男爵(Baron Karl von Drais,1785-1851年)于1816年制造出了通过车把控制方向的木轮车—“The Walking Machine(走路机)”(图三)。1817年的一天,冯·德赖斯男爵骑着他的“The Walking Machine”围着“the royal gardens(王室花园)”进行了表演。第二年,这种被称为“Drai-sine”的木轮车获得英国专利,并被视为自行车始祖。冯·德赖斯男爵骑着“Draisine”在4小时通过的距离,在当时马车要用15个小时才能完成。遗憾的是这种“Draisine”虽然如此迅捷,却没有厂商愿意生产并推广这种木轮车。直到1830年,法国政府为邮差配备“Draisine”,这才推动了它的普及,也促进了对其的进一步改进。

1839年苏格兰铁匠麦克米兰(Kirkpatrick MacMil-lan)制成由曲柄连杆结构驱动后轮的铁制“Draisine”(图四)。自此,骑行者蹬一圈脚踏板,后车轮便可以转一圈,改变了用脚蹬地的驱动方式。1842年的一天,麦克米兰骑着这种车完成了20公里。这段距离如果借助今天的普通自行车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而在那时踩着踏板进行骑行,却已经是一件让人惊奇的行为。

麦克米兰骑行时一定悠然地享受着路边的风景,还有路人的羡慕眼光。他也许还没意识到对自行车的这一改进有多么重要。

法国米肖父子(Pierre.Michaux、F.Michaux)在自行车的改进与推广中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1861年,巴黎的马车和婴儿车制造商米肖父子在修理制帽匠布鲁内尔的“Draisine”过程中,改进了车子的造型:前轮大、后轮小。

他们还根据骑行舒适感觉在前轮上安装了脚蹬曲轴、鞍座。于是,“维罗西皮德(vélocipédie[当时法语中对自行车通称])”(图五)诞生了。一如有人模仿“木马轮”生产“儿童学步车”,现在也有厂家生产“维罗西皮德”的仿制品。可惜的是,已经舒服惯了的人们对这种大小轮的自行车并不感兴趣。

1869年,英国人雷诺采用辐条来拉紧轮辋,且在轮辋上安装实心橡胶带,用钢管制作车架。1874年,英国人劳森(H.J.Lawson)在自行车上采用了链条传动。这一改造对于自行车的性能改进又是一次突破。

德赖斯男爵的走路机

斯塔利的罗孚号自行车

1886年(有记载为1885年),英国的斯塔利(J.Starley)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他制造的“罗孚号”(图六)采用钢管制成菱形车架,为保持平衡采用了大小相同的前后轮,装上前叉和车闸,使用了滚珠轴承,这种车型与今天自行车型制已经基本一致。对于骑行者来说,这种自行车上下方便,骑行起来相对安全,因此被称为“Safety(安全型)”自行车。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John Bovd Dunlop)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获得启示:将花园里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从而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这一改装被视为充气轮胎的开端,同时也标志着自行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不断改进终于被基本完善了。

说来有趣,邓洛普对自行车的这一贡献是出于儿子的要求。1887年,英国的一个学区决定举行中学生自行车赛。被学校推选参赛的小邓洛普深受旧式实心橡胶车轮之苦,要求父亲想办法改装自行车。

直到今天,“Dunlop”轮胎(图七)也是老自行车收藏者们为藏品配备的首选。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的需求,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实现,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代步工具,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必需品。

法国标致公司于1882年制成第一辆自行车——依靠骑车人直接蹬前轮驱动,保持着前轮大后轮小的原始车型。等到链条传动技术发明后(1886年),该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自行车。

1896年,最大的自行车厂——英国Raleish自行车公司年产量达30000辆。

我国的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天津自行车厂(图八)建于1936年,最初生产“铁锚”牌自行车,1950年试制出新中国第一批自行车——“飞鸽”牌(图九)。半个世纪之后,“飞鸽”的累计产量超过7000万辆。

邓洛普轮胎

天津自行车厂

飞鸽自行车

我国自行车的前世今生

——

我国自行车的发明最早要追溯到公元300年左右的三国时期的蜀魏相争,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说起(图一)。比欧洲的达芬奇发明自行车草图早了1100多年。早在遥远的古代,我国就将木牛流马的原理用于了当时的战争。木牛流马是千年未解的历史之谜,它给了人们无尽的猜想,甚至有的人怀疑它的存在。

《武侯传》中说:“木牛者:方腹曲头”,很明确地说明了腹与头的形状,腹是方形的,用来装粮食的箱子,这是定论。头是曲形的;,至少应有一个曲面的特点。“一脚四足”。耕牛有四条腿,很明显木牛要比耕牛多一个着地的脚,它明显区别于其他四足,有脚的形状。“日行二十里”:说明木牛一天能走二十里,这个速度是很慢的,一个正常成年人步行每小时的路程是10-12里,二十里只是一个人两小时的路程。“人不大劳”:说明木牛是需要人操纵的,他只是一个省力的运输机械,并不是自动机械。这种古老的木牛流马的运动方式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黄履庄。据《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载:“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

这是木牛流马的延续,也是自行车的雏形。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木头自行车的原理,比法国的西夫拉克伯爵早了100多年。

但是真正自行车在中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通工具的时候是1868年清同治年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其发展主要时期如下:

清朝时期: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送到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我国进入了自行车发展时期;

民国时期:1937年日本人在中国上海、天津和沈阳三地先后开设自行车厂,但产量极微;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上海永久的前身)成立,使中国有了自已品牌自行车生产企业;由此开创并演绎了中国自行车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引领了几代中国人的自行车消费时尚。

新中国时期: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共只有1.5万辆左右;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在天津诞生。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1974年诞生了金狮牌自行车,1976年建厂于常州。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自行车王国(如下图)。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预选赛欧洲区_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行 - kd8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