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安阳洹园的前生今世

2025-05-07 16:39:21

1984年,市政府在洹河郭家湾段兴建洹水公园。1991年,郭家湾村部分村民搬迁至五七桥南。2001年,洹水公园扩建,最后一批郭家湾村民整体搬迁到机场南路的金谷花园,意味着这个具有260多年文字记载的古老村落正式消失。

2017年2月初的一个上午,我在洹园寻找郭家湾村的遗迹。问了五六个年逾花甲的老人,都摇头说不知道,问了几个洹园的工人,他们也说不上来。我来到会盟亭,看着亭前的碑铭“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兵围巨鹿,楚怀王令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军救赵。兵至楚旺(距此向东40公里),宋义怠战,项羽乃杀宋义于帐中,率军渡漳河“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章邯兵败,求和于项羽,项章遂于“洹水南殷墟上”缔结洹上之盟。省通志:会盟亭在府城北洹水上,楚项羽与章邯会盟于此”即此地也。我觉得《史记》记载是“洹水南殷墟上”,项羽章邯结盟的准确地点应该在京广铁路西边殷墟之上,但如今殷墟已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会盟亭建在洹园也不为过。清嘉庆二十四年《安阳县志》记载:“会盟亭在府城北洹水上,项羽与章邯会盟于此,后人置亭表其处。”这个亭子历经沧桑,已经毁坏,如今会盟亭建在今洹园之内,都不离这个范围,都能让人了解这段历史,让人想起“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洹上之盟”成语故事的来历。

我漫步来到“拜相台”,向北顺着高高的台阶攀登,三层上百个台阶足以让人身上发热,来到顶端高高在上的“宿云阁”。这是洹园的顶峰,在喘息中可观览洹园全景,绕阁一周,欣赏阁壁上六朝古都的经典后,正准备进阁游览。忽看见一位步伐轻捷的老者走了上来,我灵机一动,上前询问“老师您好,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啥事?”老人停了下来,“听说郭家湾村原先就在这公园里边,您知道郭家湾村在洹园的哪一片儿吗?”老人一笑说,“你算是问对人了,我就是郭家湾的。”我说“咋称呼?”“姓刘,刘西海。”

年逾花甲的郭家湾村民刘西海说,洹园就建在原来的郭家湾村旧址上。他站在宿云阁的台阶上告诉我,从脚下北到洹滨北路,西起洹河老河道,东至彰德路,就是郭家湾的老村址,宿云阁下中心广场西北洹园清洁人员存放工具、车辆的两座平房院子,就是村民的老宅院。

旧时的洹河东过京广铁路桥即南绕过郭家湾村,呈U形流向,临近五七桥,才肯掉头东去。河上原有一座石板漫水小桥,民间俗称郭家湾桥。又因为元代许有壬致仕后,在老城西边建有圭塘别墅,别墅内植花草树木,内有池塘深可行船,形似玉圭,故把别墅命名为圭塘。这座桥不知何时被文人达士叫做了圭塘桥。当时桥宽只有5米,长度66米,桥下有石涵券11孔,这座老桥原为洹河南岸通往豫北纱厂一带的捷径。

(圭塘桥上石狮子,其背后洹河老河道)

由于圭塘桥是漫水桥,桥孔和桥面较低,发源于太行山的洹河,遇洪水暴涨,屡次冲毁石桥,巨大的冲击力把沉重的大石条冲到河里。目前水泥桥下的石桥是从水中捞出原桥上的石头,重新修建的。据刘西海讲,原石桥面上的边缘石板条伸出桥孔外,以加宽桥面,外端凿有圆石孔,是用来插木栏杆用的。

(圭塘桥)

东西走向的圭塘石桥东头拐向南,官道由此可达市区。从桥东头沿着官道向南走不远,即洹园东南角有一座高大的涵洞,此涵洞是官道上的关隘和咽喉。涵洞北面有三道闸门,一来可以防洪水外溢淹没城市,二来防止敌人进攻。如遇紧急情况立即下闸关闭关口。如果您来到涵洞这儿,就可以看到涵洞南口上方用篆书写的“曾通燕赵”四个大字,这是古官道留下的唯一标志。西边与涵洞紧密相连的是城市排放污水闸。目前污水北流入洹园内原洹河东边的污水沟,下通城市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现在在两个涵洞上部建有假山景观,名平台隐秀,极富诗情画意。

洹河航运在历史上曾十分发达,据资料介绍,唐宋之际,上游的善应段舟船如梭,风帆似林,由此地出产的煤炭、木材、粮食、山货、瓷器等行销各地,善应小南海是个热闹繁华的码头,这里至今还有个名叫装货口的村庄。

洹河的航运在清代更是繁华 ,从清代道光十年(1830年)郭家湾至内黄县楚旺140余里的河段上货运繁忙。向东,近可达楚旺,远则可达滑县道口镇、临清、天津等地。所运货物,出以煤、铁为大宗;入以天津之卫盐、煤油为大宗。其他杂货,籍以运者无算。

民国12年至26年(1923—1937)的15年间,洹河的航运达到了鼎盛时期,时有大小木船470余只,煤货运量年均达百余万吨,盐运量约为八百万斤。建立了郭家湾、安阳桥两座码头,相继有“同昌”、“同兴”、“同顺和”等8个商号在码头边经营航运商品。从事航运的人,有2500人之多。 那时,群众中流传着一句话:“家有两顷田,不如一条船。”看来,经济效益显著,是人们争相从事船运业的主要原因。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洹河通船上达水冶,下入卫河,南通新乡,北到天津,航运发达。由于圭塘桥低矮,船不能过桥,上游的船到了这里,货物只能卸船,由桥南搬运到水湾里停泊的船里转运。所以这一带有许多人当搬运工,维持生计。近代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发达,洹河帆船运输日趋没落以至淘汰。1957年,"安阳河航运管理处"终止办公,近千年来的洹河航运宣告结束。

洹河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和灾害。由于洹河在这里急转弯,形成瓶颈状,河水排泄不畅,汛期常常造成灾害。郭家湾村民永远不会忘记,1982年8月,安阳地区大雨倾盆,河水暴涨,洹河一带汪洋一片。凶猛的洪水冲出堤岸,直扑市区,一时间洪涝成灾。驻安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投入到抗洪抢险的紧张战斗。在郭家湾(今洹园)附近,19岁的解放军战士管洪亮,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世纪90年代之初,安阳市政府开始了洹河郭家湾段裁弯取直,根治水患的水利工程。在原河道U形进出口处实施封堵,各筑一座四角亭闸门,使原河道变公园湖,变郭家湾半岛为河心大岛,开辟形成了洹水公园,而原来的圭塘桥自然变成了公园的景观桥。与此同时,1992年,在裁弯取直舒展笔直的洹河郭家湾段之间建成了洹园桥,它横跨两岸,北端连通洹滨北路,南端为洹水公园北门的仿古建筑群,桥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三孔双曲拱桥,桥长102.1米,宽10.7米,比起圭塘桥,造型更加优美现代。霞光斜射之时,桥身犹如长虹贯通洹水,美景如画。

(洹园北门仿古建筑群)

伫立洹畔,思绪飘逸,洹水的历史可以说明安阳的历史,安阳的文化可以说是洹水文化。洹园是镶在洹河边的一颗明珠,洹园的前生今世的演变,像一部历史书,书写着安阳这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往事如烟沧桑巨变,郭家湾铅华已退,繁华不再。如今这里傍山依水风景如画,老河道和圭塘桥在向人们述说着古城历史的变迁,讲述着洹河那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安阳论坛·安民茶社

彰德古相,洹水安阳,人文风采,活色生香。城市文化学者安民先生诚邀您常来安阳论坛·安民茶社坐坐,清茶一盏,话彰德里巷悠悠岁月,揽洹上邺下灼灼风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预选赛欧洲区_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行 - kd8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